网贷47000元后,她的欠款无缘无故增加了

管彤第一次接触到网贷是在大学期间。那时,一部好一点的手机动辄五六千。没有那么多钱该怎么办?手机店店主告诉她只需身份证号码、手机号码等信息,她就可以从某网贷平台获得一笔贷款。犹豫再三,管彤一咬牙同意了这个方案。“一点点还,总是能还清的”。

新手机就像一个迷宫,屏幕上的图标滑来滑去,她反反复复探寻着手机里的各种功能,眉眼间满是喜欢与满足。

但同时,她也增加了一份顾虑——每个月的还款日。在还款的那些日子里,她需要将其牢牢记在心里,生怕逾期。

逾期会怎么样?她不知道。按照步骤填写手机、身份证号码、姓名等信息之后,她感受到的只有手机即将到手的喜悦,哪里还顾得上那繁杂的协议。

只要按时还钱就行,每个月几百块钱也不是什么难事。不久后她就还完了所有的欠款。“还完了就没事了”,她是这样想的。可网贷平台的推销电话一波接着一波,办理贷款套餐的介绍也越来越频繁。

“低息,秒到账,只需提供身份证号码即可线上办理”,网贷像是一个提前通往理想生活的捷径,管彤开始沦陷其中。

2016年10月份,管彤选择再次办理消费贷,一次性借走40000元,分36期,每个月还款1300多。那时的她刚毕业,一心想和别人合伙开店做生意,周围的人告诉她,做生意就能挣钱,她想,挣了钱还网贷绰绰有余。

可事情的发展仿佛变了味。2018年4月,因为管彤还款信誉良好,客服打电话告诉她,可以帮她提高额度,由原本的40000增加至47000。

此时她在成都开店,急需用钱,便同意了客服的提议,平台显示她已还款14期,按照双方协定,在剩余的期数内管彤每期的还款金额追加至1863.3元。

此时的管彤一心沉浸在事业中,虽然早前听说过网贷的凶残,但她相信她可以和第一次一样安全上岸。而当2018年6月份再次登上还款平台时,她却发现自己需要还款的期数由原本协议的36期增加至54期。也就是说在她向平台借贷47000元后,她需要归还90000多元。

管彤看到界面显示的内容被吓到了,这意味着她需要多还30000多元。期间发生了什么?她一无所知。

而客服给出的答案更让她一头雾水。“我们这个是合理合规合法的”,之后客服向她展示了一份合同,而这份合同,管彤从未见过。看着合同上自己的签字,管彤更是一头雾水:“我从未签过这份合同。”

这一刻,她意识到自己遭遇了网贷陷阱。

决定逾期后,她遭遇了暴力威胁

看着自己借贷平台上的应还钱款翻了将近一倍,管彤陷入了两难境地,是闭口不谈认命还款还是维护自己的权益?

管彤选择了后者,2019年,管彤决定对余下欠款逾期不还。

职业催债人又称“狗催”,是借贷公司雇来催款的专业催债人。“狗催”有多凶残?在5月14日的一则报道中,被害人林某在陷入了利滚利、息滚息、本加利、利加息等骗局后遭遇了暴力催收,催债人用一个类似于狗链子的铁链将他拴到一个沙发上之后,又带了两条狗看着林某。“全程追杀,欠债还钱”。

决定逾期后,管彤也遇到了“狗催”。第一次催收发生在决定逾期不久后,那天她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要求还款,态度还算温和,本以为向对方说明情况后就没有事情了,可两天后,她收到了对方发来的她所在小区的照片和定位。

从那天起,在管彤的生命中,催债人无处不在,“没有固定的时间,全看他们的心情”。在那段时间里,她的恐惧日益增加,不安全感随时袭来。

去她和朋友合开的店打听她的消息、发定位吓唬她要上楼询问她、私自到她的户籍地拍照、对她的亲友进行骚扰、冒充公检法到户籍地社区调查个人信息……这些催债人屡试不爽的招数让管彤不堪其扰。

“最严重的一次,说要带着人来堵我”,想起那次,管彤还是感到恐惧和崩溃。

那时的她正怀有身孕,事情发生的前一天,她收到了一条来自催债人的短信:XX,已孕。明天下午3点我司将派出第一批精英执行队员20余人到达你户籍所在地,若本人不在选择逃匿,我方队员将直接登门拜访你的亲属,就你在我方平台欠款不还一案进行面对面处理。

他们是如何知道自己怀孕的?他们如果真的上门怎么办?对于催债人的手段和措施,管彤觉得自己知之甚少,幸好对方只是到小区物业进行了骚扰,“要是真的发生肢体冲突了该怎么办?”在这几天里,她不敢出门。

负债者都不想让亲友知道自己的债务情况,在经历了通讯录被爆、催债人给亲友发催债信息、盗用个人社交账号、在网络散布个人隐私污蔑诽谤后,管彤在遭受他人异样眼光的同时被公司开除了。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:https://www.oliyi.com/11175.html

(0)
上一篇 2021年5月31日
下一篇 2021年5月31日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