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借钱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容易了,随处可见的网贷广告,都是宣称放款快、审核门槛低。
有些人看到借钱容易,就盲目借贷,还不上就继续借新贷,拆东墙补西墙没个尽头……
可是你知道这背后的可怕吗?
在准妈妈小欣(化名)的手机里,存着三个excel文件,里面密密麻麻写满数字。这是她的账本,不过记的不是收入与支出,而是她每个月的还贷日期和金额。在表格最底部,汇总着还贷总额,近37万元。
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教训,提醒大家远离网贷!
2013年,小欣从老家来到厦门后,跟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店铺。当时,由于资金不足,小欣第一次想到了贷款。
她先是找到大企业旗下的网贷平台,贷到6万元,当时面对每月近3000元还款、一共11万的本息总和,小欣心想:我有固定工作,加上店铺的生意,钱肯定会还上的。
她没想到的是,噩梦从此开始!
前几个月,食品生意确实不错。于是,小欣撤出店铺投资,准备专心做好食品生意。可到了去年七八月,生意越来越难做,不知不觉竟已经亏掉了40万。亏损不说,每月还要还之前的贷款。无奈,小欣想到了“以贷养贷”。
这一次,她选择了网贷,从支付宝花呗、借呗轻松借到几千元后,小欣尝到“甜头”,原来网贷这么方便、轻松。
去年七八月,食品店亏损倒闭,杨月为什么没有重新找工作,而是选择用网贷补窟窿?杨月说,其实当时她已找了份工作,但没做几天,就发现自己怀上了宝宝,“孕吐很厉害,实在没办法上班了。”
小欣打开手机应用商店一看,各类贷款App更多了,于是,她陆续下载了10多个贷款App。
在使用App贷款的过程中,小欣发现,几乎所有的App,都只需要上传身份证和银行卡,再填写一下亲属的联系方式,款就轻轻松松放下来了。
“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贷下来的,稀里糊涂钱就到账了。”从这开始,小欣就陷进了网络贷款深渊,开始了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。她说,贷款容易,接下来的日子,她却过得痛苦无比。小欣拿出手机,打开短信,往下滑了滑,全都是催款信。
“用这个软件贷的去补那个软件贷的,我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贷了这么多。”一个窟窿补上了,但另一个窟窿却更大了,窟窿也越来越多。
小欣又翻出“账本”,“前前后后,加上向朋友借的,信用卡的还有银行的和网贷的,我还有近37万元要还,每个月至少要还两三万元。”
小欣痛苦地揉了揉太阳穴,这其中利息占了不小的部分。比起还款数目,每月的催款电话、更是压在她心里的石头。“每到月中,短信电话疯狂轰炸最多的时候,10分钟接到过20个电话。”
小欣讲到,银行还好,但网贷公司完全不听一句解释,甚至威胁要打电话给所有亲属。
“真的太可怕了,一到还款那几天,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。”
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几个月,今年过年前,小欣终于受不了了。“
不能再借了。”小欣终于醒悟过来,她打开微信,一口气删除了20多个莫名其妙找上门的“放贷人”,“从我注册第一个网贷账户开始,就不停有人加我微信,声称‘私借’‘秒放款’……
网贷真的害死人,借款时那么容易,催款时真的要命。”她想用自己的经历提醒大家,不要深陷网贷,一步错,步步错。
现如今路边的小广告,朋友圈突然出现的链接,浏览网站弹出的小窗口,网贷似乎已无处不在。而每年,全国各地因陷入网贷自杀的悲剧更是层出不穷。这些网贷平台放款随便,大多不考虑贷款者的还款能力、还款来源,并且手续费、利率相对较高。
小岸想说:在希望相关部门尽快规范网络贷款的同时,更希望大家不要轻易去触碰网贷,因为钱来得虽然容易,但若陷入其中,带来的只能是接连不断的噩梦与压力。最后提醒家人朋友,千万不要陷入网贷的泥潭!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:https://www.oliyi.com/603.html